第(1/3)页 * 宋时三他们返回集结点时,正好差不多五点,已经有不少队伍在杨落老师那里完成了登记。 果真如唐甜甜所说,没见到什么落单的同学。 宋时三填好队伍信息表,交了上去。 杨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,草草瞟了眼队伍阵容:“课件和任务资料都仔细看了吗?” 宋时三点头:“看了。” “定的什么地貌?” 除了他们脚下的这片丘陵,B015上还有大面积的沼泽和溶洞。以集合点为坐标点,往西八十多公里可以看到湿地沼泽,往东六十多公里能够见到岩溶发育区。 勘探任务可以在两种地貌中二选一。 “溶洞。”宋时三回答。 她对这两种地貌其实没有特别的偏好。这次户外课共有五天,除去启程和返航,真正的勘探时间只有三天。 溶洞看起来距离集结点更近,实际上洞内错综复杂,各个分支加起来的长度不一定比到沼泽少。 只不过王烈似乎对洞穴探险有着迷之热情,大家便由着他决定了。 杨落微微皱眉,没有多说什么,指了指身后: “去领扎营的帐篷和飞行器吧,执行任务途中注意保持通讯,第五天中午十一点前准时回到集结点,否则分数无效。” 宋时三领了物资和飞行器,与队伍资料一一绑定,没多久,光脑上就更新了信息。 首先展开的是小队成员的名片,接着往下,是一张空白的地图,地图上指定了两片地区,一边是湿地沼泽,另一边就是岩溶发育区。 他们这次户外课的勘探任务有两个。 第一个是探索指定地域,并在地图中标注地形路线图、异变生物、能源分布及含量等信息。如果遇到未在课程内容中提及的生物和资源,则需要详细记录其特征。 地图完成度越高,小队得分就越高。 另一个比较简单,是采集指定物品。在探索途中就可以顺手采集,需要注意的只有保存问题。 宋时三他们选的是溶洞地貌,所以现在任务清单上展现的都是一些溶洞内的常见生物。 看起来不太难。 宋时三浏览完,在心里得出了结论。 至少这些需要采集的物品,保存手段都比较常规。 飞行器和营地上都装有锚点装置,会自动定位与集结点之间的距离并展开一个坐标系,以确保学生们能准确返航。 天色渐渐晚了,宋时三一行人乘着飞行器,确认好周围的安全后,选在一个坡顶的岩石阴面扎了营,准备明天再启程。 帐篷是由学校统一配置的,造型据说是联邦的最新款,从外形上看有点像海螺壳,颜色可以根据四周环境调节,有很好的隐蔽效果。 整理好各自的行囊后,他们开始商议第二天的行程。 勘探小队里,每个成员都会有自己的分工,为了确保团队的安全,根据地形不同,队员的站位也会不同。 溶洞内地形复杂,尤其容易遇到一些狭窄的路段,需要排成长队经过。这种情况下,队伍的首尾一般是两个最危险的位置。 “我来站队首。”宋时三点开光屏,画出一张队形图,“甜甜之前是矿质学专业,对勘探课比较熟悉,可以站第二顺位领航。” 她看了看剩下的两位男生,“王烈是医疗系,要预留足够的应急时间,站第三顺位,云起鸣殿后,保证整个队伍安全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