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章 共苦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非是五千,而是两万。如今我南中安夷,愿为夷人流民重登傅籍之事,已是由南中传到了徐州、兖州之地。

    荆州虽也接受了大部分的流民,但也总有那么一些愿意远遁蜀地。

    此外,今岁,关中之地大旱,不知有多少人选择从三辅逃入益州。

    而看之整个蜀地,唯我安夷有如此大规模的傅籍开放策略。

    有了民籍,按照我安夷县的规定,便拥有了从吏的资格。

    除此外,傅籍之民之子孙,皆可在之孩提时的,即进入乡序学习。”

    郑度手中左右摇曳的扇子停了下来,转而拍打着胸口。

    “季安之言,便是如今在郡府疯狂讨论的《六年义务》之说乎?

    若是以之傅民以六年之教育,这里的学舍建设,夫子之选,可都是大问题。

    除非盐铁之经营获得巨大利润,否则,单靠吾等县寺的赋税收入,乡序之建设,何时才能开始。”

    刘釜摸着下巴道:“此事宜早不宜迟,其本身也是我扩充安夷居民的一个方式,我想,只要我们县寺有决心,就一定能办成……”

    郑度接过话,道:“只是连季安汝也没有想到,此间的策略,会吸引到这么多的人。

    设六年义务教育之制,可边做边看。

    但吾等的食宿虽然艰苦。

    不过,吾不建议停止吸引夷人,或是流民入安夷。吾一直认为上次季安于吾信中所书的‘人多力量大’,安夷想要发展,尤其建设一支可以驰骋并护卫南中的夷军。

    就算妇孺老少人数过三万,又如何够。

    而此间饭食,季安既吃得,我郑度又如何挑剔?”

    郑度道完,毫不犹豫的把剩余饭食全都送进了嘴里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