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 好感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2/3)页
诸葛亮当日在途中,不知一次的听人谈起此事,并直接记下了刘釜这个名字。
在之想法里,若传言是事实,若入夷事也是事实,那这刘釜是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,不仅请夷人出山,接受朝廷管理,以使南中安稳。更是接远近流民,救得无数性命。
知道现在,除了道听途说的关于刘釜之事迹外,诸葛亮仅晓得:
“刘釜,字季安,蜀地丰安人也,祖籍南阳,家祖乃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,大汉宗亲。”
今又得闻个中事迹,诸葛亮也难怪会如此感兴趣。
厅舍中人,说道蜀地,又说到南中,且又言到了刘釜所行的稀奇事,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。
许多人开始出言,讨论其刘釜在南中所实行的政令。其中,以刘釜实行县试的争议最大。
大家都是士族,包括当事人刘釜也是,而之行径,分明是在砸世家子弟的饭碗,什么时候轮到他们眼中的泥腿子,仅通过一场考试,就能骑到他们的头上了?
“简直荒谬!”
在详细了解了县试的运作流程后,终于有人忍不住破口大骂道。
小小少年诸葛均显然被这厅舍内众人的反应给吓到了,屁股悄悄的往兄长诸葛亮边挪了挪。
反观诸葛亮,气定神闲,依旧稳坐不动的听着旁人的议论,但在之心里,翻起了惊涛骇浪。
“安夷长刘釜此法,却也符合安夷之形势。安夷初建,并无大族把持,所以此法得以实行,且无大的反对。
从形势上看,其人以考试代替察觉,这是想要不论出身,发掘贤才为之所用,当真是寒门子弟的福音,也算是打破了大汉之规矩!
其能为,常人所不能为也!
长此以往,只怕有更多的蜀外之人,愿意入蜀而参与县试,以求为吏。
刘釜刘季安,若是无心之举也就罢了,若是有意,那此人之志,甚大也!
而之所为,也是为天下人谋取了另一个出路……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