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章 亲事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2/3)页
促成此事主要的因素,除了刘釜令人宣传,以及前期的一些夷族的示范作用外,最大的因素,还是来源于南中大族对小型山寨居众的压迫。
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
如易居此地的賨民般,很多部族便选择投靠了官寺。
不论人口来源和构成,单从人口数据上,安夷隐约排在了南中县郡人口的前列,尤其户数就有三万户。
但县寺上下皆是知晓,其他县地户籍所登记的只是显户,还有无数依附于各县地大族的隐户,皆未被登记。
人数的剧增,让安夷的行政区域不由得变大。
安夷四乡,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安夷十乡。
新增的六处县地,多处于异罗湖和安夷县城,东西几处。各以山道相连,中心便是安夷县城。
作为本地主吏,在十乡的行政区域确定后,刘釜便实施“乡卒”法。
除过每乡地,每年会按照人口比例,抽取一定的人数入伍夷军,轮换训练外。
各乡地必须建立好自己的乡卒。
乡卒不论人员构成,除过为县地工程施工,及有公务者,只要是本乡成年男人,年满十六,小于五十者,每岁都要在乡勇的指导下,于乡内进行统一的军事化训练,时限定为半月,以四季分四轮进行。
刘釜给出的原因是,南中多乱,为保卫好安夷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园,需要人人努力。
而从安夷人口年龄区段看,能加入乡卒者,就有三万之众!
什么意思,也就是说,刘釜通过这一年半的人口积累,短时间内,便能形成三万人的大军!
好在当下藏军于民,加上郡府和州牧府一直有人说好话打点,益州的主要官吏才不知晓。
而为郡府和州牧上报的安夷人口上,经过县寺亲信下属的一致商讨,皆同意将之定为三万人,户数为一万户。
实际人口数据加以掩藏,也是放置益州的主吏对安夷过分紧张,进而大乱本地的布置。
安夷地广人稀,十乡地更是在左右不同处,就算州牧府派人详查,也不可能完全查够。何况,各郡县有诸多未上户籍者,安夷就算实际人口多上一些又如何?
十乡地的事情,忙的刘釜加班加点,快要吐血。这还是在郑度,文童等下属,全力协助的情况下出现的。
治一县就如此累,那治一国又该如何?
大汉之人口,之郡县,百姓加起来,有几个十万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