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八章 内情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2/3)页
在之走后,刘璋所在厅舍的舍内,另有一处暗门,暗门之内,走出了一名中年文士。
原来刘釜来时,刘璋正在和中年文士商讨着事项。
得闻刘釜到来,刘璋便让这位亲信幕僚入内舍暂坐,对于和刘釜的对话,他自没有什么隐瞒的。
前日,便是此人推荐刘釜代表他刘璋前往洛阳,朝见天子。而至昨天早上,回到府上,他与长子刘循说道此事,长子刘循竟也十分推崇。
本有犹豫的刘璋,便下定决心,后使人往刘釜所居之地通传。
“子敕,这便是汝推举的刘季安,汝觉得如何?”
中年文士,表字子敕,真实姓名便叫秦宓。
秦宓,广汉绵竹人也!
能言善辩,博学多识。
两年之前,刘璋初掌益州时,便为好友时任益州治中从事,兼任蜀郡太守的王商所举。
王商名气颇大,不仅是益州刘璋,就连远方的荆州牧刘表,南阳大儒宋仲之辈,都乐于与之交好。
于此,王商还有识人之明,短短两年内,就包括秦宓,名士陈实陈盛先、垫江人龚扬、赵敏、黎景,阆中人王澹、江州人孟彪等诸多才能者,为之所推举。
其中,大部分都来从吏,才能日益显现。
秦宓初为推举时,其实并未直接入仕,也是自今岁春开始,见王商为严遵、李弘建立祠庙,便来打下手。
这一来二去,和益州牧刘璋混顺了,待见过秦宓后,刘璋也是为之人格才能所折服。
几度礼贤下士,终于让秦宓入得州牧府,成为亲信幕僚,帮之参悟大事。
如中郎将赵韪在巴郡势大,且获知私下结交本地豪强,有为乱蜀地之祸患时,秦宓即建言分割巴郡,平衡权利之建议。
而今,效果所见,刘璋自对秦宓大为信服,平日自是与之一起商议机密要事。
但相处久了,秦宓对这个主公也是无奈。刘璋无争霸天下之心,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上,即便如他这等幕僚提出合理建议,益州牧刘璋也多会犹豫未决,最终错失良机。
真是付不起的刘益州!
来到外舍,刘璋还是坐在原来的位子上,秦宓则是坐在方才刘釜所坐的地方。
他手指轻敲案几,目光与刘璋对视,道:“使君方才也看到了,这刘季安除了一身才华名气外,处事也是极其稳重。
盛名之下无虚士。
吾昨日还担心其年少,不懂隐忍,但观之行为,此当为最合适的人选之一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