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章 晚辈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比如处事待人,还有那驭下之能。

    宴厅之内,刘表不拘小节,从上首开始,便端着酒杯,向益州官吏和荆州官吏,频频举杯就饮。

    旁边跟着一个青年,一个文士。那青年,和刘表长得非常相似,大概是刘表长子刘琦,至于文士,刘釜没有头绪,或是蔡瑁、张允之辈。

    似乎是注意到了刘釜的目光,当到刘釜面前时,听那旁边侍者介绍,刘表竟稍有停顿。

    “足下便是蜀人刘季安,吾有耳闻也!果然是少有的少年才俊!吾荆州同龄间,有几人能相比?”

    刘釜早已起身,他发现刘表的实际身高比他稍高一点,已然超过八尺。

    其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,就像一名长者。

    看着刘表的笑容,他整个人不觉间,竟变得心境平和。

    刘釜一礼,深吸一口气,平定心中情绪,目光炯炯的看着刘表,回道:“能得使君相赞,乃釜之荣幸。

    而对使君,釜少时便听父曰,英雄也!

    今得见使君,釜方知觉,使君不仅是英雄,还是一名宽厚之长者!”

    刘釜寥寥数语,便勾起了刘表的好奇心,尤其对刘釜那所谓的“父”有些心奇。

    “不知刘季安之父,是何人焉,能教出如此才华出众者,若是有缘,吾刘表愿见之!”

    刘釜心中吐槽,他父桢早就过世近十载,刘表若是相见,那只能去土里了。

    刘釜面带哀伤,回道:“亡父桢,不知使君可有印象,按照父之生前所言,其曾同与使君同游太学,后因党锢之祸,而回蜀地,后为临江县令,但因黄巾之乱起,为安定百姓,积劳成疾,以病逝快十载。”

    刘表目中带着回忆,党锢之祸,他躲藏奔波,昔日的师友到如今,所剩无几,其自心有唏嘘。

    至于在刘表左右的其他人,都有些惊异。万没想到这位蜀地少年,竟还有这等家世。

    “恕时间太久,敢问刘季安父之表字?”刘表望向刘釜道。

    便宜老父亲,在日记里,曾写过一句“夏日初晴,今同子安,邀景升同游。景升之才,吾不如也!”

    所以,刘釜判断,父桢和刘表是有交际的,至于刘表记不记得,那就两说了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,刘表确实不记得了。

    见刘表的咨询之意,刘釜不抱太多希望道:“不瞒使君,亡父刘桢,表字德祐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