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六章 生活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而见诸葛亮诸青年的领悟力与才华,庞德公早有惜才之意,不仅将一身才华倾囊相授,更介绍诸葛亮诸人与司马徽者认识,这让诸葛亮对庞德公甚是敬重。

    近十几日来,诸葛亮一直在犹豫,要不要把家舍也搬过去,一方面是庞德公之子,也是他之好友庞山民多次邀请,欲将庞家的一块地赠予他,这样方便他的往来求学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徐庶的家就在该地不远,徐庶一走,家中只留下徐母和年幼之小妹,除过庞统能时常照拂外,他距离有些远,往来不便,不能时常帮助照料,这令诸葛亮非常过意不去。

    而他本人,同庞氏之交情是不错,但诸葛亮年少有气志,也不想空白受庞氏之地产,所以略纠结。

    弟弟诸葛均人小,心智却是成熟,今日见兄长诸葛亮读书声,愁眉苦脸,心事写在脸上,其人略一思量,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。

    他小心的看了眼正在偏舍忙碌的两位阿姊,然后从书舍的案几上,拿着书册离开,挤到了兄长诸葛亮的身边,悄声道:

    “阿兄,汝还没有看明白吗?这是庞家阿兄,想要多亲近小姊。以吾观之,小姊也对那庞家阿兄甚有情义在内。

    汝上次没看到,庞家阿兄到来,小姊于之碗内,比给吾等,多加了几块肉吗?

    咳咳,于此事,这……何须纠结,阿兄何不成人之美?”

    现在诸葛亮众姊姊中,长姊诸葛美于去岁春之时,为已故叔父诸葛玄许配给了襄阳望族子弟蒯祺,唯有小姊诸葛媛尚未出嫁,但诸葛媛年岁已不小,比诸葛亮还要大一岁。

    诸葛亮闻言,目光盯着小弟诸葛均的脸,摇头道:“小姊若与庞家阿兄,郎有情妾有意,吾当然不会拆散这对姻缘。但此事尚需阿兄做主……至于那地,吾等再凑一些钱财,还是买下比较好。”

    两人之兄诸葛瑾,当前尚在琅琊老家,家中尚有家眷,另有继母侍奉,一直抽不开身,兄弟间,每过数月,只有以书信交往。

    如当日叔父诸葛玄的奔丧,诸葛瑾就没时间来,即便如诸葛氏之族人,也只是在事后派了数人。加上襄阳与琅琊距离较远,适逢战乱,最终让叔父诸葛玄的灵柩也只能埋葬于荆州,而非落叶归根。

    诸葛均闻言,翻了翻白眼。

    家中的钱财可不多了,要是买地,不知道要花费多少财物,唉,这就是生活啊!

    他这边正在抱怨,忽见门仆匆匆进来,递上了名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