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一章 杨修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且要吾说,这黄门郎也是好运气,鱼复刚破,他就顺利入了关,而后被征讨中郎将马不停蹄地送来了成都。

    其人方才与使君言之,内有天子诏于汝,恐错过汝之婚期,故如此急切前来!”

    刘杉一口气说了许多,舒缓两口气后,压低声音道:“依吾看,此位黄门郎来者不善,其中所言,恐与汝有祸事,不得不防。”

    目光随着车窗外后退的街景移动,刘釜回看了刘杉一眼,心里警惕,尤其赵韪的果决离开,让他认为或和突兀出现的杨修脱不了干系,也许是他多想。

    见刘杉的好言相劝,他面上从容道:“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杨修名为朝廷之人,实为曹操之人。其所用之伎俩,不过二三。

    但其人既是来宣天子诏书,并点名道姓寻我,由此观之,族叔于许都事成也!”

    听到刘釜所言,刘杉面上忧虑尽散,嘴角上扬,拍着大腿道:“阿釜是说,让吾家阿翁于许都为汝求一官职之事?”

    “正是!”刘釜目色充满着期待,颔首道。

    为兴汉室,为了结束这天下乱局,必须有一地站稳脚跟。

    他出生在益州,所以从当年清醒的那一刻,就确定了最初目标。

    而益州之主,有德者居之。其焉能看着益州牧刘璋空守此地,而不为大汉存亡,百姓安危而不做事?

    直到最后,将益州空手相让于他人。

    他刘釜有兴汉之志,随着他在益州的声望与日俱增,取代刘璋,成为益州之主,只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行大事者,多讲究名正言顺。

    于之而言,关键问题在于,要名正言顺的拿到益州控制权,且不能背上残害同族、以下犯上之名。

    这是难题,也是关键。

    在益州行事的同时,于朝中谋取一官半职,正是他脱离外人眼中,其为刘璋属吏的关键一步。

    他当下羽翼初长成,已可不惧刘璋怀疑防备。

    只要南中事毕,他刘釜能做到平定豪族之乱,名势达到新的高度,一切尘埃落定时,益州大族,益州百姓会做出正确的选择,刘璋奈何?

    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

    浩荡的历史洪流下,没有谁能阻挡他刘釜兴汉的步伐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