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零七章 纪温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因为他知道,此事涉及刘釜,这个已经成长为益州牧大患者,即是厅舍内当众做了议论,但益州牧也绝不会当众做出最终决定,事后,还需要仔细论证,当以制约刘釜的发展为主。

    每每想到刘釜以弱冠之年,即发展到现在,统数万之兵,受一州之主警惕防备,乃至于想除之而后快,庞羲不由得想到他的二十多岁,正受家族荫泽为一小吏。

    厅舍下首,张松一直低着头,自去岁十一他受到谗言,因乃刘釜之友,即被益州牧从簿曹换到了典学位上,不负年少张扬,为人更显低调。

    他于益州形势,是少数看得清楚者,联系到岁末时,本处于南中前线的好友刘釜、法正、孟达送来的贺岁信件,更能感受到众友人的朝气,以及益州牧刘璋的迟暮。

    大势所趋,民心所盼,未来谁又能阻挡?

    蜀郡张氏,实该于自身谋一后路。想来当前厅舍内,不少人看似忠诚办事,但心底同样有这般想法。

    而他张松,又岂愿长居于碌碌无为之人下?

    早上的议论,如庞羲所猜测的那般,最终没有讨论出什么有效结果。但在纪温后,又有数人出言,也让刘璋听到了不同的想法。

    州府吏议事结束,刘璋拖着病躯,再次召开了闭门商讨,纪温的能力虽渐为人不屑,但亦同属刘璋之核心,故亦被邀请在内。

    至夜幕时,纪温方回吏舍。

    在之回来不久,一个相貌普通,当是仆从打扮者,拿着食盒敲门而入。

    舍内,纪温刚刚将书写的一封迷信晾干密封,见来人,将之交到其人手中,面色郑重道:“此中信息事关重大,当火速送往刘君处!”

    信件下方,为人不易察觉之处,书有小小的“青衣”二字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