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八章 阴书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兵者,诡道也。

    古人于情报不是摸石头过河,有着成熟的理论实践基础。

    四年多来,郑向和刘炤,就借助《六韬》、《管子》之理论,另有刘釜之建议,完善青衣卫,已形成连其本人都甚是赞誉的情报机构。

    便如刘釜手握之密信,早先于军中,乃是属于竹简之上,言之为“阴书”。

    而今,青衣卫用纸张,便是送来之信件内容,尤其绝密之事,行于数字“一、二、三”于前。送达以后,需要专门的书典,也就是密码本就行组合翻译。这等方式,正是刘釜提议创造的。

    为防信件丢失,或为人截获,暴露身份,如猎鹰,即是青衣卫中之称号。

    而于现今居于成都,且为“猎鹰”代号者,阿程尚不知其人身份姓名,刘釜早从族兄刘炤处获晓,又岂能不知?

    只是处于保密与保护原则,不能为外人道也!

    但其人之功绩,刘釜一直记在心中。

    即是此中“猎鹰”,于上月时,就传来了事关益州牧刘璋言谈之部署,以使刘釜做了提前防备。

    而在阿成离开后,刘釜从案几下方的小箱子里,拿出了书典,依照数字翻阅。

    花费一刻钟时间,即是满满的一张数字,最终仅翻译为短短一句话。

    “璋见绍使于州府,受绍之邀,献诏以联合。事成,得之助,收汉中三辅之所。绍使大喜,允之。”

    就是这么一句话,却透露出了关键信息。袁绍合纵连横以抗曹,遣使来蜀地游说,刘璋借机拿出了去岁从洛阳得到的衣带诏,以换取袁绍将来事成后,于之在汉中、三辅的助力。

    可以想象的是,衣带诏一旦昭告天下,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即是他也会卷入其中。

    联系衣带诏中,他本人扮演之角色,衣带诏传的越广,影响越大,除了会被席卷入“抗曹”一线外,于之兴汉室之道义大名越胜,定不乏更多人投之……

    刘璋懦弱短视,恐是其一时也想不到,其之所为,从长远看,反而帮了他刘釜大忙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