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九章 分歧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下,经过一年的耕耘,刘荣左栋于南海郡,另陈宫、高顺助取的富川、冯乘多地,收拢之避难百姓,以及无家流民之属,合计有近二十万之众!

    二十万之众,便是筹集和积攒之粮草,及借士氏之资,早就在二月末时消耗殆尽,更是刘荣等所能承载之流民极限。

    于此,陈宫在当日同刘荣等人合计后,才不得不亲往安夷,走一趟早些年为刘釜遣人开凿之粮道,并于实际途中,结合大部人马出行之实际,稍稍修改了下路线。计划妥当,以便让南海郡等现有诸郡县,承受不住的人口压力,转移到南中而去。南中之所,于刘釜自去岁开始的平叛后,缴获众多,粮草充沛,正好行接济安顿之为。

    谁知人算不如天算,南中提前到来之雨季,比想象中爆发的厉害,移民之行程,不得不暂停。

    此事也给刘荣、陈宫提了醒,考虑到南中炎热多雨,时常爆发之瘴气,在按照刘釜送来之药方草药的提前储备上,以另当下驻守富川一带的吕岱,由荆州方向多购买草药,以作不时之需。

    十多日的抢修下,也就在哀牢大胜前后,两边道路再得贯通。

    由左栋亲自率领的第一批交州移民,共计三万四千之众,在得晓道路通顺之后,已从广郁出发。

    滇池郡府内,刘釜今日招所有部将,另有郡府诸吏于舍,开始商议于移民之设置,也是最终之决定。

    此事本于数日前,就有过讨论,但法正和泠苞,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

    法正认为应该将汉民居住于一起,最好能安置于靠近滇池的俞元境内。

    此地之所在,位于滇池以东。

    法正知晓刘釜接下来一段时间会将南中作为主治之所,滇池自位于中心之地。以平南将军府,也将于五月中前后,全部迁来滇池。

    是故,滇池之安宁非常重要。

    便是在南中推行刘釜倡议的统籍管理之下,做最坏之打算,为防再有蛮夷铤而走险行乱事。而若能形成以汉民为主的俞元多地立于四周,未来行汉人征兵之举后,将能有效护卫好滇池之安宁。

    法正作为典型的大汉士大夫,其自是信奉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”,不学礼仪文化的南中蛮夷,同匈奴、鲜卑一样,自属于其心中之“异族”。从这个方面看,来源于天生之警戒,将汉民聚一起,分而统之,正合其礼。

    泠苞之建议,恰恰相反,他觉得当将汉人拆散,分属各县地,便于汉人之习惯,慢慢影响蛮夷,促进汉夷融合,最终实现南中的长治久安,此正贴合刘釜想法。

    双方各执己见,各有支持之军吏、官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