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一章 愿景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他之思绪,却是飘到了远方。

    出南中往巴郡之道,据闻已经封锁,今之于信,不知何时能送到好友手中。

    严颜早与刘君相识,但友严颜是个主观思维很强之人。

    当下刘君与益州牧虽未直接割席,但益州牧之为,已经是将刘君当做敌手,好友便是因此牵涉。便是益州牧刘璋不仁不义,友投于刘君门下,亦无不可。

    但友之性格忠毅,恐会难做。好在他以家族,百姓大义说之,加上刘君乃数本地士,亦为益州士之代表。于此看来,便是友严颜多有心向往之。

    由此两处看来,至于好友会否接受他之建言,以来南中,邓贤并没有把握。

    尽人事,听天命。

    邓贤自觉所能做的就是这些,他将目光重新放在简牍之上,开始认真处理起来。

    不远处的官舍之内。

    在召见各吏商讨并安排完诸事之后,刘釜同样在写信。

    此信正是给南阳诸葛亮的,近数月来,刘釜每半月都会为诸葛亮去一封信件,咨询南中治理之事。而在有了经由交州通往荆州的青衣卫专属邮道后,往来之信件,即是通过专有渠道,半月就能收到。

    前次收到的治蛮具体施政之法,让刘釜受益匪浅,是以原有之策之补充,即于十多日前,已让越嶲郡太守张机暂行,以看效果。

    而实际上,诸葛亮于信末已有言明,其中之于策略,其所思为一部分,便是后续补充之叙述,实乃庞德公,庞统,水镜先生,便是小弟诸葛均也有加入,之于共同所谋也!

    当下诸俊贤,尤其诸多大汉之顶级谋士,汇集于隆中,有诸葛亮这个“内应”、“中间人”在,刘釜此时不用,更待何时?

    且刘釜倒是想将这些人请入南中,帮之治理当下诸郡,但以之身份尊贵,面对荆州牧刘表、益州牧刘璋,曹操、袁绍之邀约,多以辞尔,又岂能如他之愿?

    却是将来能将诸葛亮请来,他即满足了,若是诸葛亮能寻几友共入蜀,是以为大善尔!

    待墨迹风干,知道自己这封信大体会于隆中诸多名士中传颂,刘釜早已斟酌用词,重以叙事要点,多无华丽之语,给人以务实之态。

    他重新检查一番,再看无错别之字,遂行封装,叫来阿程,道:

    “阿程,将此信速速发往南阳,路上不得停歇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