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章 放权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2/3)页
不论建宁四部如何,或是明面一套,暗地一套,便是建宁大点的蛮夷部寨,无不升起了异心。见官寺下发之入户迁民之策,想要同过去几十年一样,与汉寺讨价还价,乃至于行兵戈抢夺之事。
但建宁蛮夷部寨,忽略一个很重要的例子,当下汉军于建宁兵力不到五千。但正是这五千汉军,可横扫一郡之所,绝非南中夷兵能比,亦非之前的汉寺之部能比。
越嶲之例在前,缘何在发生几次动乱后,越嶲各大部寨纷纷安静,逐渐执行迁出入户之令,是因为该地意图反叛汉寺、违反律令之寨,于汉寺劝告无效之下,无一不是被破寨,最后乖乖的行迁出之举,安于各县地户下。
汉寺为大汉管理地方之权威机构,否则南中将回到以前,令无法令,律无践行之时。
刘釜借此,也是告诉蛮夷部寨首领及各蛮头,今日之南中,非昔日之南中,是大汉之南中,是大汉官寺治下之南中。想要割据地方,压迫剥削普通夷人,和汉寺争锋相对,已然过去。
然,蛮夷部寨问题,因消息闭塞,加上各地蛮头夷寨首领之侥幸心理,导致地方性入户,在短时间内,完全归于汉寺管辖难度大,此亦为广大南中偏僻县地之难题。
这个难题,需要结合郡县实际,逐渐治理解决。
益州郡当下没有出现此中大变动,原因一在益州郡当下为汉军主力所在,蛮夷部寨无不小心行事;二是安夷就属益州郡,有这个活生生例子在身边,抗拒心小;三是当下吏治管理最为完善,亦是乡卒模式也有落实,基于汉寺下辖的乡卒制度,从基层开始,为益州郡提供了最大程度之安稳。
杜琼当下来信言明,除了说明地方紧张之势外,不乏有请示以孟达出兵,从旁协助安顿之意,此中所为,同样是于刘釜这个督管南中军政要事的平南将军之尊重,以之为南中之主。
在这方面,刘釜自晓应该大力放权,于个人指导建议下,于地方官吏更大主导权。像杜琼、张机、许汲、邓贤之属,亦属于明智之辈,而南中多地道路交通,仍于建设之中,消息传播缓慢,往来不便,这会为地方主吏时机决策,产生障碍。
在邓贤的等待下,刘釜默思三两呼吸,道:“让记室起草,为张君、孟君去信:
汉寺,以为南中之治所。蛮夷之众,同汉人无异,亦为我大汉之百姓。
而汉寺之律令,遵守是以为百姓之责,但有不服,可为上吏申诉。
建宁是大汉之建宁,亦是建宁百姓之建宁,非裹挟之豪族蛮头夷寨首领之建宁。
但行叛、阻挠之举,是以为同汉寺为敌,驻守建宁之汉军,有同汉寺协同,维护地方,维护广大建宁百姓安稳之责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