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三章 时评(下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司马徽言谈下,庐舍众人多坐直了身体,认真倾听。

    整个庐舍亦在短时间内,只剩下其人一人话语回荡。

    “两军之交战,最重要者为何?

    是后方之稳定,刘季玉于战时,后方如广汉,巴西、巴东多郡县又如何?

    乱之所涉,致使后方不稳,后方不稳,显示百姓并不归心。

    守卫之将者,心亦惶惶,何生抵抗之心?

    能以坚强驻守者,无外乎因为蜀郡、巴郡前沿未失。

    一旦两地有一失,尤以巴郡为重,那即是信念崩塌之时,尤以普通兵士为重。

    刘季玉之于兵士,一来源于东州兵,二来源于益州兵。前者自流民而选,安家于巴蜀之所,后者则广处家园之地。

    家园既失,士气大泄。刘季玉之病疾,其之诸子,含州府重吏,为之弃贤用亲,无一掌控。

    遂未战而降,多不失正确之举!

    月许之归降者,看似短暂,实则正常也!”

    司马徽之言,引得旁人颔首不已,从这里看,刘璋部属战力犹存,若是拉开战线,与刘釜部全线击之,定能阻之回防。

    但刘釜也预料到了本部之缺点,以集中兵力,拿取刘璋之软肋,实施反制。

    从刘璋先发制人,兵落道义下风开始,以劣势转化为优势,尤以夺蜀之战,在襄阳一众名士眼中,不失为同曹操官渡之战一般的经典战役。

    司马徽率先开口,其后又有出言,基本都是大同小异。要放在一月前,可没人敢笃定刘釜之胜利。遂而,荆州士人虽多,但真正拥有远见,并能旁观大势者,总归寥寥。

    这番议论不过两刻钟时间,下方又有士人起身,其人形貌俊朗,姿态风雅,年过三旬,正是荆州士人徐征。

    其向上首位的庞德公几人一礼后,望着左右士人,道:“今刘季安之于取益州,世人常以赞之。

    然,吾等之所能见,刘季安同刘季玉共为大汉宗室,皆以为‘刘’姓,其之所为,与谋夺同宗之业如何?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