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三章 时评(下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3/3)页
是以眼下,徐征之问,庞统心有计较,但却未率先出言之想法,因为在荆州士人,于刘釜之崇拜者不说,自有人将期间道理说出。
率先起身,相对而论的正是蜀人尹黙。
尹黙志向高大,为人朴实,勤学好问,往来隆中求学不过数月,但凭才智品德,与诸葛亮、庞统皆交好,更常得庞德公、司马徽之赏识。
他人身材亦是挺拔,从徐征对面起身,于那里一站,便成为庐舍中的焦点。
“徐君之问,默想起了战国时,齐国一个故事。
传闻齐国一家族,家中富足,家主有五子,但仅一子为嫡幼子启,余者以养子。
长子哀即为养子,自得入庄户后,以身份居之,常料理庄户之事,并占据主动权,取大量财富于己身。
家主逐渐年迈并因病逝世,哀凭庄户之利益联系,再以买通吏人,以启年少,暂领权柄。
忧虑启之身份,待之长成,将之安排到燕国处理商事。
数年后,哀即生富足之态,开始明面窃取庄户财物,任人唯亲,不以下人之意为然,并除贤良宾客,弄得家族乌七八糟,人人自危。
而启被安放燕国后,未有堕落,拜贤人为师,小有名气,闻此事,不忍家族破败,归来寻地方长吏主持公道。
以顺利取家族权柄,人人归心,后以兴盛。
今见蜀内纷争,刘季安同刘季玉,遂为同族,但以各自论之,请问徐君,谁为启?谁为哀?”
不等徐征出言,尹黙又道:“默同以为益州人。
故,默以为,刘季安不仅为宗室,更自之家祖造福地方之益州人,其能不以小忧,为益州安生计,行此谋划,益州人之所盼,倾而归顺,足以见之。
君之所言‘窃取’,是以刁钻、枉顾实情罢了!
请恕默不认同!”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