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八章 八达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为家中长子,司马朗的身上的重担也就多些,他方弱冠时,恰逢董卓之乱,即听父司马防之命,携亲眷逃离董卓之所,而往黎阳避祸。

    数年前即归于许都,前番为曹操辟为司空属官,为荀彧等人皆以赞之。

    足可见司马朗,乃是真才实学之辈,亦属于远见之人。

    当然,同司马朗相比,其弟司马懿名声更广,时下,年不过弱冠,但因聪慧通大略,博学多识,如名士崔琰、隐士胡昭皆以赞之。

    这等名门士子,自该有更好前途,然司马懿胸怀谋略,有忧天下之心,是以不忿曹操把持朝廷之举。自前岁开始,于曹操多次征召授官之下,司马懿装病不就。

    而今次,司马朗其人,正是得受曹操所托,来游说汉中,归于朝廷。

    在南郑停留数日,司马朗是以暗暗心惊五斗米教于汉中之影响,同时,根据郡府打探之消息,自是知道汉中郡府内之矛盾,忧虑不已。以汉中太守张富迟迟未决,足见之并不愿意投降朝廷。

    昨日间,南郑城内传闻,益州州府使臣将要离开之消息时,与同行的其他朝廷来人不同,司马朗并未高兴,以为汉中将与益州刘釜决裂,以靠向朝廷,却是心中越发警惕起来。

    在感觉到古怪,且通过郡府为之传消息的官吏打听后,司马朗渐渐摸出了蛛丝马迹,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
    好一招瞒天过海!

    这几日间,郡府重吏阎圃看似每隔两日,都会分别相召他同益州使,但在这等稳定朝廷使臣及内部背后,一些微小的调整,而且是一些关键地方之调整,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,偶然之中,充满了必然。

    “汉中太守张富已于私底下投效了刘釜!”

    往最坏之处去想,司马朗得出了这般结论。

    他迅速向汉中郡府中,一些交往亲密、同以私底下投于朝廷之人去信,让之早做准备,并迅速向许都回信,言及变化。

    其个人则打算暂时离开南郑这个是非之地,往安阳而去。

    安阳守将许志正是亲朝廷之部将,到达了安阳,至少能保障危机时刻,可顺利离开汉中,返回许都复命。而汉中太守张富,另有手下谋主阎圃准备这么久,谁也不知何时发难?

    但就在昨日,司马朗带着数人,略作伪装,顺利走出驿舍,刚到城门,谁知早为张富部从盯梢,随即被“请”回了驿舍。

    时下,正于此入宴。

    在踏入官舍宴会之后,司马朗只是略作观察,自晓今夜之宴,宴无好宴,当为图穷匕见之时。

    如他一般,感觉到异常者不在少数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