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六章 调整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2/3)页
尹黙、李仁则分别为台登令和云南令,于南中之治上,刘釜有意让之感受他本人于南中之治理办法,以备将来重用。
妻兄景耕,则为刘釜提拔,担任广汉郡丞,协同张松,共治广汉,尤其是与凉州交界羌人之祸乱,平定为重。
妻兄景天,为刘釜提拔为安都校尉,戍守益州东大门,重关鱼复。
于地方主治,并以镇守的老部将中,大将马增,为葭萌关守将,兼广汉都尉。大将王许,则调往犍为,任犍为都尉,将领霍峻为上庸守将,协同汉中上庸地方,防备南阳……
另有两年多前,首批投降他的亲人和乡友,在南中主治地方两年后,皆今次益州安稳之机,各有提拔。
族弟刘淇迁为滇池令,乡人韩当为刘釜任命为安都校尉,从建宁,调来成都,协同守卫成都安宁。还有乡人马跃、霍侗等皆从南中调来蜀郡等多地,以之经验,共治地方。
南中作为刘釜政策改革实验之地,以西南丝绸之路为重点,主要在于内治之稳定。
遂于南中诸郡长吏,只是常规化轮迁,防备形成以之为主的官僚割据势力。
像建宁太守杜琼,为刘釜再授一块定南金勋,迁越嶲太守。益州郡太守、族伯刘升,则迁建宁,同授金勋。越嶲太守张机,则迁益州郡,并兼任刘釜新设的州府医学从事,兼顾于各益州各乡地开始设立的官方驿舍。前番接替、临危受命的牂牁太守杜微,以及于州府从事,改为犍为太守的严颜,则无变化。
州府内部,数月前才刚刚进行过调整,除严颜、吴班外,各曹从事无多变化。
另外,南中之于诸郡县乡,三级地方官吏,在南中府组织的两年吏考之下,于八月,同样进行了大规模的提拔和安排。
今岁五月,滇池未有停止的南中试之上百储备吏,则是在蜀郡等地郡县部分官吏空缺下,以调出南中重用。
在这之外,为维护好本地大族关系,刘釜也不得不接受各地官吏举荐,借一部分益州大族子弟,充入各级官寺。
但根据籍贯之来,他与诸葛亮商议,未改变大族垄断之现状,放置于未来重蹈刘璋之祸。在联系和重用的前提下,当以逐渐削弱其于地方把控。如这些本地士族子弟,不再于乡地为吏,多调往不同处任职,比如以“磨砺”为名,调往南中。一视同仁下,于两年之期内,得南中府吏考合格,才可得到提拔。
益州之调整,军吏和官吏,共计有千人之举。
在交州之所,刘釜一直给予了很大自主权,主要还是以族兄刘荣,另有陈宫、高顺、吕岱等人进行战略规划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