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六十章 法治(下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为诸葛亮说中心事,蒋琬将拿起的水杯,复又放下,叹息道:“如孔明所言耳!

    使君当下为安益州,故行《蜀科》,并行农事水利多方面改良。

    目前最需要之事,正为大族配合。

    景利为景氏大族之人,大族之间,又以护短。

    若是强夺,只怕会生另一种纷乱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摇头道:“公琰,汝可是多虑了!

    且依亮之所知,于记室时,汝多善断,怎到了成都令上,渐生如此优柔寡断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对蒋琬本人非常看重,所以才会如此苦口婆心,语气还带着淡淡失望。

    蒋琬神色一滞,沉吟道:“孔明是说,使君也好,别驾也罢,皆以为依法治事?”

    诸葛亮双手放于案几上,轻轻一击案几面,道:“然也!

    公琰当还记得,使君当日之言,有法必依,执法必严,违法必究,律法平等。

    今次景利犯事,成都传言甚广,使君未明言,但所希望者,不正是公琰能正律法?

    景公亦非小肚之人,胸怀之内,可撑船也!

    使君与景公,时下未有因此论调,正因不能干扰律法之公正。

    是以,公琰责任重大。

    此案若办成,引以为范例,当能更震宵小,于推行《蜀科》大有意义。

    《蜀科》一在敬,二在行。”

    为诸葛亮这么一说,身处局内的蒋琬,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般,于局势有了明了。

    “琬受教!

    此案若定,使君莫不是想要借此,以再犯律法之人,好于蜀内集中惩治一批贪官污吏?”

    蒋琬考虑到两月前,他尚于记室时,积压一批弹劾奏报,揣摩道。

    过去大半月时间了,《蜀科》推行刚刚开始,但亦多屡教不改,贪赃枉法者,其中以蜀内本地官吏居多。

    很多人身在局内,如他蒋琬一般,现在正需一个泄洪之口,将内中积压之糟粕,释放出来,明正典刑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