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七章 超勇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池阳,地处长安之北,茂陵东北方向,也是护卫长安的北侧重镇。

    在朝廷军同益州军交战的多日间,池阳一直为朝廷大将王桂所守,主要防备来自于漆县、谷口方向的凉州兵袭扰。

    而今池阳丢失,就相当于长安的北方门户大开,下一个受到威胁之地,以为安陵、阳陵。

    于槐里吴懿牵制下,曹洪和钟繇部,很难对安陵、阳陵两地,形成有效支援。

    加上华阴为马超所夺,西凉铁骑直取潼关,许攸与荀攸各率的两路人马,前后出发,迟迟难入,朝廷兵伤亡众多。

    故此,曹洪来信,让许诸抽出兵力,驰援阳陵。

    许诸心中叫苦不迭,前日之战,敌将高沛、庞德相互配合,其之本方人马,阵亡过半,而今近三千之众,便是加上已经退往蓝田谷的李典两千部,不过五千人。

    五千人,以阻益州军和凉州骑兵约有同等之敌,在同两军交战后,许诸早收起了心中对己方之部的自信,是以感觉到压力。

    如果此时撤出兵力,往阳陵方向支援,长门亭能否守得住?

    长门亭若失去,霸陵必定危机,此中责任,谁能担当?

    许诸只能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,让李典放弃犄角之地的蓝田谷,以之骑兵精锐驰援阳陵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,他本人大部不用动,只需继续固守长门亭。但如此的话,就直接将上林苑、蓝田之地,全数让给了高沛和庞德。

    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

    许诸亦敢无奈。

    现在最需要的,正是大司空曹操遣来的另两路援军。

    “许攸援军何在?”

    潼关。

    距离华阴不足百里之路。

    《水经注》载: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,因谓之潼关。

    建安六年,曹操为了防止关凉之地的兵乱,进而威胁雒阳等地的安全,初设立潼关,且于此,将函谷关废除。

    自此数年间,潼关成为了曹操防备关凉军阀,威胁河南多地安宁的重要之关地。

    六年前,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,以修潼关的曹操,定然不会想到,潼关之今日,会成为阻挠他进军关中支援的重要障碍。

    马超一身白色袍铠,威风凛凛,站在潼关的关城之上,手持长矛眺望远方。

    潼关是前日为之所取,时下之潼关,已归于他属。

    而同在昨日清晨,由许攸率领的大军,正好来到了潼关之下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