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七十三章 融合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荆州大族,独具鳌头,虽然有蔡瑁之逃,蔡氏势力大减。但蒯氏等地方士族,于各郡县内,仍如同是巨无霸的存在。

    在对待荆州士人上,最需要讲究的,就是方法。

    事关此事上,刘釜不觉想起了官吏轮换与考核制。

    益州士人,天然站在他一侧,但为了防止益州士人,于地方权力过大,他明着大加以利用,但在实际上,各换外地乡县,且近并不局限于益州之地。

    且见,现今之交州和凉州,乃至于关中地区,自今岁夏末开始,就已经出现了数千通过考核,从乡亭基层提拔起来的益州士人。

    之所以有这么多士人,能为之所用,除了原有的察举制外,为基层官吏,专门设置的科举制,经过南中发展壮大后,这些年来,也成为了小吏选拔的重要方式。

    只不过,通过科目科举选拔的官吏,在上升空间中,仍有很大的局限性。 毕竟以除南中早先被消除或收服的豪族列强不再,但以百姓可以更加公平的以科举制,针对性的进行科举选拔外,以蜀郡为代表的其他地区,为保证团结在之周围的世家大族利益,以便能为他匡扶汉室,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,此中利益,还需得到保障,也是安人心之用。

    就如同刘釜早些年想过的那样,而今的科举法,既然已经存在并应用,于寒门地位上升之下,有理由相信,在此火引之中,未来的大汉,必将形成更加完善,并适合各地的人才选吧方式。

    且于滔滔大势下,更有理由相信的是,科举法以其优越性和对人才的供养机制,未来,也必将成为时代的主流。

    遂而,从荆州未来治理,以及世家大族的地方控制入手,若想能让地方,完全归于他手,最重要的还是士人融合,进而让交、益、凉、荆、关中地区,形成一个有机整体。

    这个整体,处于调度之下,不仅可以发挥吏治、经济建设作用,还可以发挥军事协调作用。

    刘釜思衬罢,拿起了手边的锦帛笔墨,下笔将其中想法,呈现于纸上。

    他打算将内中思衬,除过州府幕僚建议外,再单独咨询下诸葛亮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