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四章 反乎?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众吏陆陆续续离开,唯有益州大将邓贤留下。

    在各方援并州将领中,邓贤比大将马超、马虎等人,更能代表刘釜的个人意见。

    这次停留于临晋,恰正是代表成都,同袁尚进行并州内部的一些事务交接与处置。

    但问为何于援军到来,并州守备兵力,这些时日缘何选择死守,而没有大规模出击作战,除了袁尚当做所言外,还有成都与袁尚共同关心的并州内部问题。

    并州内部,有投曹的官吏,不在少数,大部分则因袁尚对州府掌控加深,而将想法埋于心间、这等情况下,谁也不能保证,在前线反击作战关键时刻,会不会内部生乱。

    三年以前,刘备病逝,荆南之乱,历历在目。

    面对这一次的并州危机, 曹操可不是孙策,其之兵力,也绝非江东兵力所能比拟!

    遂而,在战事安排方面,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不出去,袁尚也好,或是邓贤、知其中内情的马超等来援将领,也不敢主动出击,只是小规模游击防范。

    而这一次,袁尚主动透露出吴懿将率大部到来之消息,除了鼓舞内部士气外,可不正是想凭此讯息,给予那些决心投曹之人,最后的机会。

    于此,则可在成都派来的各方援军就位,开始同曹营于并州战场,全面作战反击时,清扫掉内部威胁。

    远在成都的刘釜也好,实际执行的袁尚、邓贤等人也罢,全都希望其中官吏将领,可以冒出头来。

    在这里面,最让人怀疑的,也是让袁尚有些纠结的,正是并州牧,他之表兄高干。

    高干这两年来,改变了往日处事行径,于之揽权,主动防守一部分,让袁尚对之想法,改善不少。

    以高干本身才能,其作为并州名将,在对战曹营事上,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,若是高干投敌,那影响巨大。

    官署内,灯火初上,袁尚正起身相送准备离开的邓贤时,一名侍从忽然应门而入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