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二十二章 收尾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惜多方战事失利,又有地方动乱,让局面扑朔迷离,许多曹营内部人看去,也能注意到情形严峻。

    作为魏王世子,现在已经有许多人支持的曹操继承人,于军政诸事方向,曹丕也是忧心不已。

    司马懿这段时间,因对敌情之数次判断正确,地位不断涨高,更加曹丕信赖。其单独处事时,常召司马懿论之。

    反倒是与其弟曹植走得近的杨修等人,大受之冷落。

    被曹丕问起,司马懿跪坐于下首案几,屁股稍微往左移动了下。

    时已经黄昏过后,从此处方向看去,正巧可以看到曹丕有些苍白的脸色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于处事方面,魏王世子曹丕,还真继承了魏王曹操的某些品质,比如大度开朗,凡事间,至少广纳良言。

    考虑到前线营地内,关于曹操因战事变化,悲痛而多次昏厥,病痛有所加重的传闻,司马懿深觉他当日,主动同曹丕交好的正确性。

    面对曹丕问询,他在思考怎么回答,渐渐地悠然起身,一礼道:“世子所问,不知司马懿有一句话,该不该讲!”

    司马懿很少露出这等郑重的神色,不知为何,见之模样,曹丕竟没由来的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随着同司马懿的交深,尤其关于谋划诸事,在之看来,此间的司马懿当属顶尖之数,于荀彧、许攸之后,也怕有此人相辅朝廷,或以为天意。

    “先生请讲!”曹丕前倾身子,认真问道。

    “从并州、关中战事起,魏王于战情判断,就出现了错误。这等错误,初期尚不明显,但随着战况持续,刘季安之所治,民生物资积蓄,另有兵员之众,持续发力,如同一条不会干涸之河流。

    故于中期,吾方之于劣势,逐渐显露。

    不但如此,且看数年之前,朝廷能以多次大胜,乃是用人,可惜而今,物是人非,朝廷之人才统将凋零,以至于人心背离,是另一处,难以改变之问题。

    事已至此,刘季安的下一个目标,于司马懿看来,已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吾等要转变方向,如战事诸事,不能从当下的被动,继续下去。”

    曹丕认真的听着,他能看出,自己信任的司马懿,话语间,颇有些对他父亲曹操,于这些年作为,尤其关乎并州、关中战事的不满情绪。另外,也不乏对荀彧等人之死,所生之惋惜。

    这些话,司马懿没有必要向他完完全全地道出,但却是说了出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