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二章 吏问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于饭后,安蒿将个人想法说道一遍。安父安母,毫无意外的同意了,知道明日就有“吏问”,过两日第一批士吏就要出发后,打算今夜就为之收拾行装。

    而听闻大兄从吏之时,便是年幼之弟妹也有些欢呼雀跃。

    “阿兄,吾长大了,也要像汝一样!”

    “阿兄,吾也一样!”

    安蒿拿着锄头,打算于天黑前,帮助阿翁将田里的地角,再平一平。

    刚至舍外,闻弟弟妹妹之话语,他转头鼓励道:“再过数月,即是今岁入学。庠序中好生听课,待回家,多帮阿翁阿母。等汝等长大了,如阿钧当为县吏!阿青当为女吏!”

    安夷乡之女吏,人数不多,但还真有一些,只要识字,可于各乡地,主农桑商货之事。

    次日。

    当安蒿寻到同样得父母同意的包进,到达县寺时,便见县寺主吏籍的旁舍外,站了百之人。除过前番通过县考的储备吏外,大多数如同安蒿这般,于安夷落根进学数年的本地士。

    在众人踊跃报名后,当是入后舍,接受县君“吏问”。

    吏问有三则,全是不忘初心之问,一是教导之问,警戒之问。

    何为吏尔?

    何为民尔?

    吏民之处道,吏之为道。

    经过吏问,每一个人的言行都会被记录在案,此亦为今后每一个吏者的重要考核标准。

    至月末最后一日,包括安蒿在内的第一批上百士吏,背着包裹,于兵士护送下,与县君邓贤一同前往滇池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