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活(下)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当下为赋税之策,还没制定出详细条令,便是以益州现行之赋税制度,按照人头税,或是以汉之过往田税制度,三十税一,一亩必须缴粮五升以上,于刚刚安生之民而言,显得太重,很容易造成人口之再次流失。刘釜打算借鉴的是三国时期,曹魏之《收田租令》,按户征税,即田税不与产量关联,达到增产但不增税之目的。

    如《收田租令》开篇之言: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
    对于徭役,尤其兵役,练习当前之环境,刘釜与法正等人商议,却是做出了详细指示。即打算发展职业军人,打算推行一部分世兵制办法,行以军户之家。为军户之家者,可得部分赋税减免外,亦有地方官寺多方照料之处置办法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即是让从军之兵士,能安心于外作战,如本地之家眷且可正常纳入官寺管理之下,以加强控制管理,此亦为吸引流民百姓之重要办法。

    便看郑家之内,郑俞听完儿子所言,思虑万千,今迁来南中之地,还真是来对了!

    无论居住生产,如官寺之于律令也是这么人性,此才为百姓之福尔!

    到底是郑母观察细致入微,手里一边趁着天亮缝制旧衣,一边看着欲言又止的儿子,柔声道:“阿林可是想要从军?”

    郑林低头道:“是极,官寺条件如此优渥,即是从军也会有更多机会。孩儿打算成年……”

    郑林说着说着,乌黑的眼珠偷瞄了眼阿翁,见之脸色不对,忙改口道:“等孩儿成亲以后,即想往军中搏一份前程,还请阿翁阿母允诺!”

    郑俞沉默一会,方道:“那乃翁今岁即帮汝张罗成亲之事!”

    同郑家一样,不止是滇池,俞元、胜休、谷昌等多郡地,第一批迁入的成千上万户家庭,都于未来生活充满了向往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