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五章 贺礼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样的人,若是以为君主,治理大汉天下,大汉或不于今日这般杂乱悲苦!

    诸葛亮忽然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,他不自觉的摇了摇头,将未开封的书信和《问政》放于岸上,陆续浅看其他。

    后又有《农书》、《墨尚》、《归商》、《基建》、《诗说》等九册,涉及天文地理,即是农商诸事。

    诸葛亮非常小心的翻阅,只看前端,便觉受益匪浅。

    仿佛看到了某日某夜下,刘釜之于本人,坐于案几之畔,一边沉思,一边记述之场景。

    内中之涉及,便是他见过最有才华之庞统,亦感之稍逊风骚。

    而面对于世人,刘釜少彰显学识,不崇虚名,多以仁义行实事感化之。可见豁达、脚踏实地,而轻名声之人,这才是真正成事之辈!

    诸葛亮同样很明白,此当为过去数年,乃至于十多年来,刘釜不断积累及记载之学识。

    实际正是如此,常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,刘釜喜好记录笔记,在通过族兄刘炤处,得晓诸葛亮与黄氏有结亲之意,心思感叹,故于一月前,南中初平时,即开始整理将数年之积攒,毫无保留送来,以作礼物。

    当日他之大昏,诸葛亮赠之于《平南中策》,为之帮助颇多。今之于此,他便赠予十册。

    但于诸葛亮看来,于之大昏之前,将之倾囊相送,不仅仅是信任和鼓励那般简单,是将他当做可以托付身家性命之人!

    刘釜于之前番知遇之恩,何以为报?

    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

    诸葛亮面色肃穆,双手小心的将之拿出,放于一侧小箱锁好。

    此中之物,当以为今次最佳之礼,来日当以细读。

    他不顾夜色之深,坐于灯火畔,打开了刘釜于之书信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