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五章 远虑-《三国从益州开始》
第(1/3)页
滇池,将军府内。
脸上带着几丝疲惫的诸葛亮,读完由牛鞞送来之军报,望着窗外的雨幕,有些出神。
半月前,符节、牛鞞两地先后传来战报,言之大将常坚及同行兵士战死,南中震动。
诸葛亮在得到消息同日,忙放下手头事务,以军事将军身份,即同长史杜微,从事景耕等一应府吏,代表安南将军府,先行看望了常氏家眷。
后花费数日时间,按照送来的阵亡名册,走访多地,慰问了阵亡将士家庭。
至此,于前线大军受挫下,原本有些惶惶不安的后方人心,方得稳定。
但诸葛亮并未松懈,他同长史杜微仔细分工,其个人一边统筹诸郡政事的同时,开始全力督运粮草,以保证前线供应。而杜微则是专门负责起交州今岁移民,另有郡兵调援之事。
战事当前,于刘釜同刘璋交战关键时候,为后方留守信赖之人,诸葛亮便是第一次处事,但才华匪浅,见识不凡,知道该做什么,怎么做,才能让前线无忧。并于行事间,查漏补缺,宽以待人。
此中行径,不仅是让将军府一应军吏,接受那般简单。如杜微这等博学多识、又多处事经验之人,也时常感叹后生可畏!
于此所赞,诸葛亮也未有居功自傲,而是认真对待意见,虚心接受任何批评,表现出了不属于年龄之成熟稳重。
不论滇池这些时日所发生,且于潜移默化中改变的一切。
然,犍为战情于短短几日内,就发生惊人改变。
六日前,刘釜在挫败张任水淹南中军之计划后,根据诸葛亮送去的益州大势分析,并于刘璋失义之下,借孟达等多路兵整合之机,于行军路线略作调整。
集中主力人马,化三路于两路,坚定目标,全力以取成都。
其中,汇合后的马增、孟达部,改变出兵方向,走临邛一线,与到来的郑度部会师,连破张任布置的七处关卡,直往江原城下。
回援的青衣军,则是同泠苞、吴班、齐威等率领人马汇合,皆前番吴班于阳乡之战,凭八千人马,大败州兵一万五千人马之机,以大胜之势,直往广都。
第(1/3)页